一、 体制变革与业务创新成广电破局关键
自2013年开始,三网融合已经迈入全面推广阶段,来自多方的利好因素在促进该战略的落地实施。与此同时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、工信部在相关的推进政策上也为三网融合的实施大开绿灯,工信部与广电已经完成了互发牌照,工信部已经组织实施了三网融合推广阶段的工作方案,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已制定了2013~2015年的三网融合规划。另外,去年8月份,“宽带中国”战略的出台也将为三网融合的后续推进提供助力。
从国内的发展环境来看,中国现有有线用户1.6亿,尚有1亿有线用户并未数字化整转,不考虑有线用户增长,机顶盒开支约350亿元;而尚未双向网络改造用户接近1.5亿,未来网络改造成本接近600亿元。未来增长空间令厂商纷纷加大广电市场的布局力度,互联网企业的涌入也让广电市场迸发活力,然而不容忽视的是,广电自身的体制等问题制约了其市场化进程。展望2014年,广电内部体系的变革依然是三网融合获得实质性推进的必备环节。
广电产业大旗亟待树立
自2010年以来,国家层面开始重点推动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,尤其是广电与电信网的互相进入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。电信运营商层面,以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纷纷加码宽带建设,大幅提升宽带接入速率,宽带接入速率已经提升至4M、10M甚至100M,同时IPTV的大规模推广,也使得运营商在三网融合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。与之相对的是,广电系的整合工作进展则依然十分缓慢,诸侯割据的局面依然存在,尤其是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(以下简称“国网公司”)迟迟未能成立,广电系仍然缺乏统一的运营主体。
目前广电系依然依靠各地方广电独立运营,各厂商直接参与各地方广电的采购,这种区域化小规模采购使得很多中小型厂商能在广电市场受益,然而从广电系的整体布局来看,缺乏统一采购主体,不利于广电系整体控制采购成本;另一方面,由于有线电视网目前所采用标准较多,长期保持地方独立采购的局面,也不利于整体网络标准的统一。
广电市场的规模化运营,国网公司的主体地位必须要确立,这也是后续广电市场大幅扩张的重要一环。
双向网改徐步实施
广电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吸引了各方的关注,除了干线网络的部署,双向网改的项目投入更是国内厂商更加关注的市场。不仅有传统的广电系统厂商,同时电信设备商的大举杀入也让该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。
各类厂商的竞相入场并未对整个市场带来明显的推动力,由于各地方广电的网络状况差异较大,同时受限于资金等因素,很多地方广电的双向网改进程缓慢。数据显示,2013年底,有线电视双向覆盖用户超过1亿户,其中双向开通用户达到3000万户,有线电视的双向化覆盖和开通用户规模稳步推进。
互联网“玩家”冲破广电桎梏
纵观2013年广电行业的发展,国网公司迟迟未挂牌,网络改造所带来的市场拉动作用也十分有限,整个广电行业在一片沉寂中缓慢发展,而互联网公司的大举渗透则是整个广电市场发展的一大亮点。尤其是智能电视和机顶盒市场的大肆火热,掀起了家庭网络的深刻变革。
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严重挤压了传统广电厂商的生存空间,广电也面临着日益扩大的生存危机,转型成为广电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OTT业务模式的探讨已经成为广电内部体系所重点关注的话题,也将成为后续广电厂商重点发力的领域,随着互联网公司的不断渗透,双方的碰撞将会更加激烈。
业务竞争能力仍待提升
OTT业务的快速兴起使得广电系更加重视新兴业务的开发,过去相对单一的业务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广电业务发展的需求。而且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,互联网、电信运营商爆发出了更多的产业活力,而一直受限于体制本身的广电则仍未有实质性改善。
目前广电一省一网的整合工作已经基本完成,各地的网络资源已基本汇聚到省公司部门,然而整个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。
根据中广互联的预测数据,2013年有线电视用户年底将达到2.25亿户,其中数字电视用户预计1.7亿户,数字化率将到达75%,质变的临界点已经到来。在1.7亿数字电视用户中,高清数字电视用户将越过3000万大关,有线高清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。同时随着双向网改逐步推进,广电的业务运营能力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。
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动IPTV业务的开展,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已经在多个省份全面开展IPTV的相关业务,与传统电视业务形成了直接竞争,如何快速提升自身的业务竞争力也是广电系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。
从2014年的发展来看,各地方广电在新兴业务模式上的推进会明显加速,DVB+OTT的融合创新模式也被整个广电业界所认可,围绕这一领域的业务创新也将是未来一年广电市场的重点投资方向。
二、 厦门市将出台补贴奖励政策 推进普及光纤到户
为促进信息消费,福建省厦门市委办公厅、市政府办公厅去年底联合出台《厦门市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总体方案》,明确了促进信息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:
在加快推动三网融合方面,将推进光纤入户,推广使用支持电信、广电等业务接入的新型智能终端。着力推动电信、广电业务的双向进入和融合发展。
在建设无线城市方面,将加快移动互联网建设,提升WIFI+3G/4G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和承载能力。出台相关补贴和奖励政策,开放重点公共场所WIFI热点接入。在无线城市平台上开发更多面向市民和企业服务的信息化应用,提升“无线城市”政务服务。
在建设全覆盖、性价优、联合运营的宽带城市方面,将出台光纤到户补贴和奖励政策,加快光纤到户改造进度,实现城区100M、农村20M的家庭宽带接入能力。
到2015年,全市将普及高速宽带和无线宽带网络,城区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100%,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%,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接入全覆盖,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兆,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兆;无线网络覆盖率达100%,3G及4G用户普及率达到50%。
同时,加快移动互联网建设,采用“分片包干”的方式,提升WIFI+3G/4G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和承载能力,出台公共场所WIFI热点开放接入方案。研究制定厦门市光纤入户补贴和奖励政策,以及公共场所WIFI热点建设相关补贴和奖励政策。推动海峡两岸在4G技术、产品、运营和市场等方面的合作,促进两岸TD-LTE应用的成熟和普及。
三、 浙江广电与浙江移动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
1月12日,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正式签署《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。双方将在内容、技术、业务、市场、客户服务等多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,共创“4G时代”互利双赢的新格局。
浙江移动与浙江广电都是省内的行业翘楚,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处于领先地位。多年来,双方立足互惠共赢,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,无论是对浙江移动的品牌打造、市场推广、用户发展,还是对浙江广电的媒体传播、技术升级、产业提升等,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。
此次双方立足4G技术,以资源及品牌合作的形式,将共同开发、合作运营OTT+、有声阅读、“中国蓝新闻”和“中国蓝综艺”客户端等跨媒体、跨终端的新媒体产品及业务内容;将陆续装备移动4G全能记者队伍;打造融合电视、网络、杂志、客户端等多种业态的浙江好易购移动多媒体旗舰店。
此外,还将结合浙江“智慧城市”建设,共同开发推进数字化、网络化、移动化的“公众信息服务平台”;支持浙江广电“全省市县新媒体云平台”发展;继续推进双方的各种相关信息服务。进一步为公众提供更新颖、更丰富、更具前瞻性的内容和产品,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。
四、 北京联通将大力推广IPTV业务
在电视上预约挂号、点播自己爱看的节目……作为“三网融合”的代表业务,北京联通的IPTV试商用已经取得相当规模。
在北京,IPTV业务由北京联通和北京电视台合作推出,其中北京联通负责业务运营,北京电视台负责内容提供。从今年2月份开始试商用,经过近一年时间,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用户群体,同时经过近期的频道扩容,直播频道总数已经达到106路,包括中央台的多个频道、北京电视台的各个频道、各省级卫视频道,以及留学世界、风云足球等频道,其中还有多个高清频道。
五、 马来西亚“四屏”市场规模已达38.6亿美元
据调研公司GfK最新报告显示,在去年的前十个月里,马来西亚消费市场的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便携式电脑及电视机这“四屏”视听终端的销售总额已飙至38.6亿美元。
在2013年1月到10月,马来西亚有记录的智能手机销售总额达到93.9万美元。自5月起,手机月销售额受价格自然降低的影响一直在下滑,然而9月和10月推出的被称为“平板式手机”的大屏产品再次推高了10月的平均销售额——销售总量从9月份的7.5%飙升至10月份的20%。
在马来西亚,平板电脑成为最“吸金”的第二块屏,其销售总额迄今已达3.52亿美元。8寸及以下的平板电脑月销量自今年年初就一直攀升。不过其火爆的市场反应也影响到了10寸以上的平板市场,后者在同期的市场表现则一路下滑。由于在售价上比大屏平板更具优势,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,小尺寸平板电脑的平均售价则从1月份的460美元降到了10月份的345美元。
马来西亚便携电脑市场去年前10个月的总体规模预计可达4.78亿美元。其中,笔记本电脑占电脑产品销售总量的72%。尽管超薄本购买率已日趋平缓,但仍是该国消费者最关注的电脑产品。迄今为止,其市场规模已超过9000万美元。15.6寸笔记本的消费需求也处于见长趋势。
电视则是GfK关注的第四块屏。据最新报告显示,马来西亚市场在去年前10个月总共售出约100万台平板电视。其中,销量最大的是32寸、40寸和42寸的产品,共占全部销量的61%。研究指出,近期该国市场呈现出小尺寸电视用户转而购买42寸及以上电视产品的趋势变化。在10月份售出的电视机中,有4成属于42寸及以上的大屏产品。
版权所有:welcome欧洲杯官网 地址中国杭州文一路西斗门科技园16号楼
电话:welcome欧洲杯官网 E-MAIL:sales@gdkj.com.cn 网站备案:浙ICP备14005034号-1 技术支持:杭州网络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93号